豬瘟提醒我們「來源管理」的重要:從食材到杯中,如何守護每日的安心?
近期豬瘟新聞再次引發對食安的關切;在檢視食材來源之外,我們也該重新看見那些每天與口鼻接觸的器具—選對杯子,就是守住一日安心的第一步。
豬瘟提醒我們「來源管理」的重要
當豬瘟的新聞再次登上版面,「來源管理」三個字便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:肉品從哪裡來、誰在把關、流程是否透明。這些討論很重要,但若只停留在食材的層次,仍無法觸及飲食體系的最後一哩—那個真正與我們口鼻接觸的「杯子」。
換句話說,來源管理不應只看產地條碼,還要看我們如何保存、加熱、盛裝一餐;看的是整個「從源頭到入口」的鏈條是否被完整守護。
食安視角下,器具材質為何不可忽略
許多人在食安議題上先想到產地標示或檢驗,但往往忽略了容器本身的材質風險。常見的疑慮包括:
- 塑膠容器在高溫下可能釋放塑化相關物質或微量化學物質;
- 廉價鍍層或非食品級金屬在長期高溫使用時可能有微量析出;
- 器具表面若易殘留色素或氣味,會破壞飲品原味並增加衛生疑慮。
在這樣的視角下,「飲具」不再只是生活美學的配件,而是日常食安體系的一部分—選材、可清潔性、耐熱性,都直接影響到每一次飲用是否安心。
IKUK 的做法:材質、結構與檢測報告
IKUK 面對這樣的需求,選擇以「結構與檢驗」來回應消費者的信任。
五層設計:從外到內的守護
我們常說一個杯子是「外表加細節的總和」。IKUK 的保溫杯採用五層結構(外層 304 不鏽鋼 → 真空隔熱層 → 鍍銅保溫層 → 304 不鏽鋼內層 → 真陶瓷內膽),讓保溫性能與材質安全同時達成。
為何選擇真陶瓷內膽?
真陶瓷不與飲品發生化學反應,不吸附氣味或色素;對於咖啡與花茶等有細緻風味的飲品,陶瓷能最大程度保全部分原味,避免被金屬感或殘味干擾。
第三方檢測:SGS 檢驗不含重金屬
更重要的是,IKUK 主動送交第三方實驗室檢測。我們的檢測報告顯示:產品內膽與接觸表面均通過 SGS 測試,檢測結果為「不含重金屬」(檢測項目含重金屬釋出測試等常規項目)。
檢測報告為透明化資訊,您可在此查閱詳細資料:

小提醒:檢測報告是「今天的證明」,我們也持續定期抽測並優化供應鏈管理,讓「來源管理」與「材質安全」雙軌並行。
【常見問題 FAQ】
1. SGS 檢驗不含重金屬代表什麼?我要如何查證?
SGS 為第三方檢測機構,檢測範圍包含常見重金屬釋出(如鉛、鎘等)。IKUK 已將相關檢測報告上傳,您可點選文章中的報告連結查看完整檢測項目與結果。
2. 有 SGS 報告就代表永遠安全嗎?
檢測代表產品在檢測條件下未檢出不良項目,是重要的安全指標;但日常使用仍需遵照清潔與保養建議(例如避免劇烈撞擊、依指示清洗與乾燥),以維持產品性能與衛生。
結語:從來源到杯中,讓安心落地
豬瘟新聞提醒我們:食安是一條鏈,而非片段。當我們問「這肉從哪裡來」的同時,也該問「我把它放進什麼器具?」。IKUK 希望把「來源管理」與「材質安全」串聯成為一套可被日常執行的守護方式—讓每一杯飲品,既有味道,也有安心。
